高栏海关推广“单一窗口”改革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9日

央广网珠海5月9日消息(记者 郭翔宇 通讯员 严婕)“自从海关实行‘单一窗口’改革以后,办理报关手续,再也不需要带着材料在口岸大厅到处找窗口了!”说起“单一窗口”,珠海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王雷赞不绝口。今天,他又成功办理了一艘装载有10万吨铁矿砂的马绍尔群岛籍船舶的进出境手续,只要在“珠海电子口岸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上录入船名、航次、IMO号、船员名单、载货情况等内容,然后“一键发送”到各个联检单位,在海关窗口工作的关员随即通过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系统接收到了申报数据,进行审核后,短短5分钟不到就办结了全部进境申报手续。
2016年9月底,珠海市水运口岸启动“单一窗口”船舶出入境“一次申报”试点推广工作,高栏海关成为拱北海关首个试点单位,截止2017年3月,口岸监管部门已经受理国际进出境船舶进出港报告共计1337条,共有670艘国际船舶享受到了“一次申报”带来的便利。这标志着珠海市水运口岸“单一窗口”船舶出入境“一次申报”试点初见成效。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复制推广上海试验区的创新监管制度,在沿海口岸打造“一口对外,一次受理,一次操作”的新执法模式。据高栏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陈智波介绍,“单一窗口”既保留了企业以往的操作习惯,又提高了通关效率:“船舶运营企业或者船舶代理企业在互联网上登陆珠海电子口岸单一窗口,一次性录入船舶进出境信息,系统后台即可分别向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和边防检查等口岸部门进行申报,口岸管理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共享监管信息,将处理状态和结果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作为“单一窗口”监管创新制度的“受益者”,珠海中外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的关务经理小付认为这项改革一举多得。在她看来,通过“单一窗口”进行“一次申报”,极大地简化了报关流程,消除了以往多客户端、多单证系统操作,尤其是企业“一次申报”既可避免因为数次录入而出现的数据差错,也无需向各执法部门多次申报、多次审批、来回奔走、费时费力,大大节省了人力与时间成本。“据我初步估算,‘一次申报’之后,每一艘船的滞港时间至少节约2-3个小时,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可以节省口岸仓储等港口费用,对于港口企业来说,省时就是省钱。”
自“单一窗口”试点工作在高栏港区开展以来,高栏海关一直主动作为,加强与地方政府、检验检疫、海事和边防检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多次举办政策宣讲会,组织进出口企业进行培训,确保这项监管创新制度能够迅速落实到位。这项改革在高栏海关成功试点之后,将逐步扩大至拱北海关其他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势必对珠海的国际贸易叠加改革红利,助推珠海外贸经济加速发展。